(2023-05-28) 信仰疑難解答II
基教部
(1)
你們要先求衪的國和衪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(太6:33)–「衪的國和衪的義」是指什麼?
要處理上述意思,先要理解經文語氣和字義。首先「要」字屬命令字詞,是耶穌的命令。其次「求」的希臘原文是zéteó,有「主動尋找、渴求」之意,而非祈求。何謂神的國?國家就是權柄的意思。根據聖經所記,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(或作中間)(路17:20-21),所以神的國非指宗派、教會,而是神掌權地方。如信徒求神在心裡掌權,求神的旨意在教會、信徒中通行無阻,就是求神的國。那何謂神的義?羅馬書3章25節所說「神設立耶穌作贖罪祭,是憑耶穌的血,藉著信,要顯明神的義。」經文清楚地說明耶穌基督的救恩就是神的義。
總括而言,就是神命令信徒要先尋求主耶穌在我們心中掌權,同時承認耶穌基督的救恩,那麼俗世的需要,都會賜給我們。
(2)
為何神有時不聽我們的禱告?
以下為神不聽禱告的原因:
第一,是禱告的內容違背了上帝的旨意。如經上記「你們求也得不著,是因為你們妄求,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。」(雅各書
4:3)
第二,是祈禱者帶著罪禱告。「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;你們的罪惡使他掩面不聽你們。」(以賽亞書
59:2)。
第三,是焦點錯誤。他們在祈禱時不斷向神說我想這樣,我想那樣。但神是全能的,深知人心的衪或許已經在我們未料到之處就開好一條更美好的路,焦點不清的我們不妨擴闊視野,看看身邊的一切。
第四,是人不肯與神同行。他們期望神能動工,自己卻不肯參與。正如人祈禱希望與神更親近,減少犯罪。禱告並無問題,但自己卻坐著不動。如神真的答允,那麼神不就是變相承認人的不勞而獲心態嗎?
第五,就是神有自己的主權及計劃。衪在世間的事情和人身上都設有限制,透過對人的磨練而成就衪的計劃。正如在林後12章,保羅祈禱求神取走身上的刺,但神卻沒有應允。即便如此,神的恩典夠用,這軟弱及限制亦無阻保羅完成神在他身上所定的召命。
(3)
猶大王瑪拿西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但他後來悔改了(歷下33:10-20),那麼,耶和華會饒恕他嗎?
「惡人當離棄自己的道路;不義的人當除掉自己的意念。歸向耶和華,耶和華就必憐憫他;當歸向我們的神,因為神必廣行赦免。」(以賽亞書55:7)
經文清楚指出,神赦免的必要條件是「歸向神」。而在歷代志下33章10-20節也說明瑪拿西被擄到巴比倫後,清楚認識到自己的罪,並祈禱求神赦免,最後知道耶和華是獨一真神。後來回到耶路撒冷後更除去外邦人的神像和偶像,又重修永生神的壇,獻平安祭、感謝祭,更吩咐猶大人事奉耶和華。上述的種種行為可以判斷瑪拿西已歸向神,得到神的饒恕。但耶和華的意念高過諸天,無人可以完全明白神的心意,因此筆者只能作出上述判斷,無法肯定。 |